操作类题目Python交换两个变量的值答:在Python中交换两个对象的值通过下面的方式即可a,b=b,a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是元组解包,通过dis模块可以发现,这是交换操作的字节码是ROT_TWO,意思是在栈的顶端做两个值的互换操作。在读文件操作的时候会使用read、readline或者readlines,简述它们各自的作用答:read()每次读取整个文件,它通常用于将文件内容放到一个字符串变量中。如果希望一行一行的输出那么就可以使用readline(
系统 2019-09-27 17:48:20 1811
思路:1、画一张白色的图片(大小为:200*50)2、逐个填充像素点,每个像素点随机3、往图片上写入字符字符随机生成字符的颜色是随机的字符的组成:大写字母、小写字母以及数字fromPILimportImage,ImageDraw,ImageFontimportnumpyasnpdefbgcolor():returnnp.random.randint(64,255),np.random.randint(64,255),np.random.randint(64
系统 2019-09-27 17:48:05 1811
1.到底什么是Python?你可以在回答中与其他技术进行对比下面是一些关键点:Python是一种解释型语言。这就是说,与C语言和C的衍生语言不同,Python代码在运行之前不需要编译。其他解释型语言还包括PHP和Ruby。Python是动态类型语言,指的是你在声明变量时,不需要说明变量的类型。你可以直接编写类似x=111和x="I'mastring"这样的代码,程序不会报错。Python非常适合面向对象的编程(OOP),因为它支持通过组合(composit
系统 2019-09-27 17:47:20 1811
Python编程中类的概念可以比作是某种类型集合的描述,如“人类”可以被看作一个类,然后用人类这个类定义出每个具体的人――你、我、他等作为其对象。类还拥有属性和功能,属性即类本身的一些特性,如人类有名字、身高和体重等属性,而具体值则会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功能则是类所能实现的行为,如人类拥有吃饭、走路和睡觉等功能。具体的形式如下:#例:类的概念class人类:名字='未命名'#成员变量def说话(内容):#成员函数print内容#成员变量赋初始值某人=人类()
系统 2019-09-27 17:47:00 1811
多态多态指的是一类事物有多种形态importabcclassAnimal(metaclass=abc.ABCMeta):#同一类事物:动物@abc.abstractmethoddeftalk(self):passclassPeople(Animal):#动物的形态之一:人deftalk(self):print('sayhello')classDog(Animal):#动物的形态之二:狗deftalk(self):print('saywangwang')cl
系统 2019-09-27 17:46:13 1811
开发堡垒机之前,先来学习Python的paramiko模块,该模块基于SSH用于连接远程服务器并执行相关操作安装paramiko模块pip3installparamiko基于用户密码方式importparamiko#创建SSH对象ssh=paramiko.SSHClient()#允许连接不在know_hosts文件中的主机ssh.set_missing_host_key_policy(paramiko.AutoAddPolicy())#连接服务器ssh.c
系统 2019-09-27 17:45:58 1811
一、什么是递归如果函数包含了对其自身的调用,该函数就是递归的。递归做为一种算法在程序设计语言中广泛应用,它通常把一个大型复杂的问题层层转化为一个与原问题相似的规模较小的问题来求解,递归策略只需少量的程序就可描述出解题过程所需要的多次重复计算,大大地减少了程序的代码量。例如,要计算1-9的9位数字的乘积,直观的算法是1*2*3*4*5*6*7*8*9,如果要计算1-10000的乘积,直观的算法就难于实现出,而递归就可以很简单的实现。请看示例:deffact(
系统 2019-09-27 17:38:31 1811
网络爬虫,即WebSpider,是一个很形象的名字。把互联网比喻成一个蜘蛛网,那么Spider就是在网上爬来爬去的蜘蛛。1.网络爬虫的定义网络蜘蛛是通过网页的链接地址来寻找网页的。从网站某一个页面(通常是首页)开始,读取网页的内容,找到在网页中的其它链接地址,然后通过这些链接地址寻找下一个网页,这样一直循环下去,直到把这个网站所有的网页都抓取完为止。如果把整个互联网当成一个网站,那么网络蜘蛛就可以用这个原理把互联网上所有的网页都抓取下来。这样看来,网络爬虫
系统 2019-09-27 17:38:28 1811
如果直接对大文件对象调用read()方法,会导致不可预测的内存占用。好的方法是利用固定长度的缓冲区来不断读取文件内容。即通过yield。在用Python读一个两个多G的txt文本时,天真的直接用readlines方法,结果一运行内存就崩了。还好同事点拨了下,用yield方法,测试了下果然毫无压力。咎其原因,原来是readlines是把文本内容全部放于内存中,而yield则是类似于生成器。代码如下:defopen_txt(file_name):withope
系统 2019-09-27 17:38:24 1811
邻近算法,或者说K最近邻(kNN,k-NearestNeighbor)分类算法是数据挖掘分类技术中最简单的方法之一。所谓K最近邻,就是k个最近的邻居的意思,说的是每个样本都可以用它最接近的k个邻居来代表。kNN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k个最相邻的样本中的大多数属于某一个类别,则该样本也属于这个类别,并具有这个类别上样本的特性。该方法在确定分类决策上只依据最邻近的一个或者几个样本的类别来决定待分样本所属的类别。kNN方法在类别决策时,只与极
系统 2019-09-27 17:38:02 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