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时间元组?获取当前时间从返回浮点数的时间戳方式向时间元组转换,只要将浮点数传递给如localtime之类的函数。importtimelocaltime=time.localtime(time.time())print("本地时间为:",localtime)以上实例输出结果:本地时间为:time.struct_time(tm_year=2016,tm_mon=4,tm_mday=7,tm_hour=10,tm_min=28,tm_sec=49,tm
系统 2019-09-27 17:46:33 1852
read()方法读取文件size个字节大小。如果读取命中获得EOF大小字节之前,那么它只能读取可用的字节。语法以下是read()方法的语法:fileObject.read(size);参数size--这是可以从文件中读取的字节数。返回值此方法返回读取字符串中的字节数。例子下面的例子显示了read()方法的使用。#!/usr/bin/python#Openafilefo=open("foo.txt","rw+")print"Nameofthefile:",f
系统 2019-09-27 17:46:26 1852
TEMPLATESDjango1.8的新特性一个列表,包含所有在Django中使用的模板引擎的设置。列表中的每一项都是一个字典,包含某个引擎的选项。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设定,告诉Django模板引擎从已安装的应用程序(installedapplications)的templates子目录中读取模板:TEMPLATES=[{'BACKEND':'django.template.backends.django.DjangoTemplates','APP_DIRS'
系统 2019-09-27 17:46:14 1852
######################分支语句python3.5#################代码的缩进格式很重要建议4个空格来控制#根据逻辑值(True,Flase)判断程序的运行方向#Ture:表示非空的量(String,tuple元组、list、set、dictonary),所有非零的数字#False:0,None、空的量#逻辑表达式可以包含逻辑运算符andornotif:##################################
系统 2019-09-27 17:38:35 1852
一、什么是递归如果函数包含了对其自身的调用,该函数就是递归的。递归做为一种算法在程序设计语言中广泛应用,它通常把一个大型复杂的问题层层转化为一个与原问题相似的规模较小的问题来求解,递归策略只需少量的程序就可描述出解题过程所需要的多次重复计算,大大地减少了程序的代码量。例如,要计算1-9的9位数字的乘积,直观的算法是1*2*3*4*5*6*7*8*9,如果要计算1-10000的乘积,直观的算法就难于实现出,而递归就可以很简单的实现。请看示例:deffact(
系统 2019-09-27 17:38:31 1852
闭包并不是什么新奇的概念,它早在高级语言开始发展的年代就产生了。闭包(Closure)是词法闭包(LexicalClosure)的简称。对闭包的具体定义有很多种说法,这些说法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种说法认为闭包是符合一定条件的函数,比如参考资源中这样定义闭包:闭包是在其词法上下文中引用了自由变量的函数。另一种说法认为闭包是由函数和与其相关的引用环境组合而成的实体。比如参考资源中就有这样的的定义:在实现深约束时,需要创建一个能显式表示引用环境的东西,并将它与相
系统 2019-09-27 17:38:28 1852
前言每个人写脚本时的格式都会有所不同,有的会注明脚本本身的一些信息,有的则开门见山,这在小团队里其实没什么,基本别人做什么你也都知道,但如果放到大的团队就比较麻烦了,因为随着人数的增多,脚本成指数增长,如果每个人风格不统一,到最后就会造成非常大的弊端,所以当团队人数增长后,就必须有一套标准,形成大家统一的编码规则,这样即使不看脚本具体实现,也知道这个脚本的功能是什么。我们今天分享的一段脚本是自动添加注释信息的脚本,添加的信息包括脚本名称、作者、时间、描述、
系统 2019-09-27 17:38:27 1852
如果直接对大文件对象调用read()方法,会导致不可预测的内存占用。好的方法是利用固定长度的缓冲区来不断读取文件内容。即通过yield。在用Python读一个两个多G的txt文本时,天真的直接用readlines方法,结果一运行内存就崩了。还好同事点拨了下,用yield方法,测试了下果然毫无压力。咎其原因,原来是readlines是把文本内容全部放于内存中,而yield则是类似于生成器。代码如下:defopen_txt(file_name):withope
系统 2019-09-27 17:38:24 1852
代码中经常会有变量是否为None的判断,有三种主要的写法:第一种是`ifxisNone`;第二种是`ifnotx:`;第三种是`ifnotxisNone`(这句这样理解更清晰`ifnot(xisNone)`)。如果你觉得这样写没啥区别,那么你可就要小心了,这里面有一个坑。先来看一下代码:>>>x=1>>>notxFalse>>>x=[1]>>>notxFalse>>>x=0>>>notxTrue>>>x=[0]#Youdon'twanttofallinth
系统 2019-09-27 17:38:05 1852
tell()方法返回的文件内的文件读/写指针的当前位置。语法以下是tell()方法的语法:fileObject.tell()参数NA返回值此方法返回该文件中读出的文件/写指针的当前位置。例子下面的例子显示了tell()方法的使用。#!/usr/bin/python#Openafilefo=open("foo.txt","rw+")print"Nameofthefile:",fo.name#Assumingfilehasfollowing5lines#Thi
系统 2019-09-27 17:37:55 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