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运行时内存结构
<wbr><wbr></wbr></wbr> 1.1 方法区: <wbr></wbr>
方法区是系统分配的一个内存逻辑区域,是 JVM 在装载类文件时,用于存储类型信息的 ( 类的描述信息 )。
<wbr></wbr>
方法区存放的信息包括:
<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 1.1.1 类的基本信息:
- 每个类的全限定名
- 每个类的直接超类的全限定名 ( 可约束类型转换 )
- 该类是类还是接口
- 该类型的访问修饰符
- 直接超接口的全限定名的有序列表
<wbr><wbr><wbr><wbr><wbr><wbr><wbr>1.1.2<strong>已装载类的详细信息</strong>:</wbr></wbr></wbr></wbr></wbr></wbr></wbr>
-
<wbr><span style="word-wrap:normal; word-break:normal; color:rgb(255,0,0)">运行时常量池</span>:</wbr>
在方法区中,每个类型都对应一个常量池,存放该类型所用到的所有常量,常量池中存储了诸如 文字字符串、 final 变量值、类名和方法名常量。 它们以数组形式通过索引被访问,是外部调用与类联系及类型对象化的桥梁。(存的可能是个普通的字符串,然后经过常量池解析,则变成指向某个类的引用)
-
<wbr><span style="word-wrap:normal; word-break:normal; color:rgb(255,0,0)">字段信息</span>:</wbr>
字段信息存放类中声明的每一个字段的信息,包括字段的名、类型、修饰符。
字段名称指的是类或接口的实例变量或类变量,字段的描述符是一个指示字段的类型的字符串,如 private A a=null; 则 a 为字段名, A 为描述符, private 为修饰符
-
<wbr><span style="word-wrap:normal; word-break:normal; color:rgb(255,0,0)">方法信息</span>:</wbr>
类中声明的每一个方法的信息,包括方法名、返回值类型、参数类型、修饰符、异常、方法的字节码。
(在编译的时候,就已经将方法的局部变量、操作数栈大小等确定并存放在字节码中,在装载的时候,随着类一起装入方法区 。)
在运行时,JVM从常量池中获得符号引用,然后在运行时解析成引用项的实际地址,最后通过常量池中的全限定名、方法和字段描述符,把当前类或接口中的代码与其它类或接口中的代码联系起来。 -
<wbr><span style="word-wrap:normal; word-break:normal; color:rgb(255,0,0)">静态变量</span>:</wbr>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就是类变量,类的所有实例都共享,我们只需知道,在方法区有个静态区,静态区专门存放静态变量和静态块。
- <wbr></wbr> 到类 classloader 的引用 : 到该类的类装载器的引用。
- <wbr></wbr> 到类 class 的引用 : 虚拟机为每一个被装载的类型创建一个 class 实例,用来代表这个被装载的类。 <wbr></wbr>
<wbr></wbr> <wbr></wbr>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反射的基础 :
在装载类的时候,加入方法区中的所有信息,最后都会形成Class类的实例,代表这个被装载的类。方法区中的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通过这个Class类对象反射得
到。
我们知道对象是类的实例,类是相同结构的对象的一种抽象。同类的各个对象之间,其实是拥有相同的结构(属性),拥有相同的功能(方法),
各个对象的区别只在于属性值的不同
。
<wbr><wbr>同样的,我们所有的类,其实都是Class类的实例,他们都拥有相同的结构-----Field数组、Method数组。而各个类中的属性都是Field属性的一个具体属性值,方法都是Method属性的一个具体属性值。</wbr></wbr> |
<wbr></wbr>
<wbr><span style="word-wrap:normal; word-break:normal; line-height:24px; font-size:14px"><span style="word-wrap:normal; word-break:normal; color:rgb(0,204,255)"><span style="color:#000000; word-wrap:normal; word-break:normal"><strong>在运行时,JVM从常量池中获得符号引用,然后在运行时解析成引用项的实际地址,最后通过常量池中的全限定名、方法和字段描述符,把当前类或接口中的代码与其它类或接口中的代码联系起来。</strong></span></span></span></wbr>
<wbr></wbr>
1.2 Java栈
JVM 栈是程序运行时单位,决定了程序如何执行,或者说数据如何处理。
在 Java 中,一个线程就会有一个线程的 JVM 栈与之对应,因为不过的线程执行逻辑显然不同,因此都需要一个独立的 JVM 栈来存放该线程的执行逻辑。
对方法的调用:
Java 栈内存,以 帧 的形式存放 本地方法 的 调用状态 ,包括方法调用的 参数 、 局部变量、中间结果 等(方法都是以方法帧的形式存放在方法区的),每调用一个方法就将对应该方法的方法帧压入 Java 栈,成为当前方法帧。当调用结束 ( 返回 ) 时,就弹出该帧。
<wbr></wbr>
这意味着:
在方法中定义的一些 基本类型 的变量和 引用变量 都在方法的栈内存中分配。 当在一段代码块定义一个变量时, Java 就在栈中为这个变量分配内存空间,当超过变量的作用域后(方法执行完成后), Java 会自动释放掉为该变量所分配的内存空间,该内存空间可以立即被另作它用 。 -------- 同时,因为变量被释放,该变量对应的对象,也就失去了引用,也就变成了可以被gc对象回收的垃圾。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成员变量与局部变量的区别:
<wbr></wbr>
局部变量,在方法内部声明,当该方法运行完时,内存即被释放。
成员变量,只要该对象还在,哪怕某一个方法运行完了,还是存在。 从系统的角度来说,声明局部变量有利于内存空间的更高效利用(方法运行完即回收)。 成员变量可用于各个方法间进行数据共享。 |
<wbr></wbr>
Java 栈内存的组成:
局部变量区、操作数栈、帧数据区组成。
(1):局部变量区为一个以字为单位的数组,每个数组元素对应一个局部变量的值。调用方法时,将方法的局部变量组成一个数组,通过索引来访问。若为非静态方法,则加入一个隐含的引用参数this,该参数指向调用这个方法的对象。而静态方法则没有this参数。因此,对象无法调用静态方法。
<wbr></wbr>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方法什么时候设计为静态,什么时候为非静态?
前面已经说过,对象是类的一个实例,各个对象结构相同,只是属性不同。
而静态方法是对象无法调用的。 所以,静态方法适合那些工具类中的工具方法,这些类只是用来实现一些功能,也不需要产生对象,通过设置对象的属性来得到各个不同的个体。 |
(2):操作数栈也是一个数组,但是通过栈操作来访问。所谓操作数是那些被指令操作的数据。当需要对参数操作时如a=b+c,就将即将被操作的参数压栈,如将b 和c 压栈,然后由操作指令将它们弹出,并执行操作。虚拟机将操作数栈作为工作区。
(3):帧数据区处理常量池解析,异常处理等
<wbr></wbr>
1.3 java堆<wbr></wbr>
<wbr><wbr><wbr>java的堆是一个运行时的数据区,用来存储数据的单元,存放通过new关键字新建的</wbr></wbr></wbr>
对象
和
数组
,对象从中分配内存。
<wbr><wbr><wbr>在堆中声明的对象,是不能直接访问的,必须通过在栈中声明的指向该引用的变量来调用。引用变量就相当于是为数组或对象起的一个名称,以后就可以在程序中使用栈中的引用变量来访问堆中的数组或对象。</wbr></wbr></wbr>
<wbr><wbr></wbr></wbr>
<wbr><wbr></wbr></wbr> <wbr>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引用类型变量和对象的区别:<wbr></wbr></wbr>
声明的对象是在堆内存中初始化的,真正用来存储数据的。不能直接访问。
引用类型变量是保存在栈当中的,一个用来引用堆中对象的符号而已(指针)。 |
堆与栈的比较
:
JAVA堆与栈都是用来存放数据的,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异呢?既然栈也能存放数据,为什么还要设计堆呢?
1. 从存放数据的角度:
<wbr><wbr><wbr><wbr></wbr></wbr></wbr></wbr> 前面我们已经说明:
<wbr><wbr><wbr>栈中存放的是基本类型的变量</wbr></wbr></wbr> or 引用类型的变量
<wbr><wbr><wbr><wbr></wbr></wbr></wbr></wbr> 堆中存放的是对象 or 数组对象.
<wbr><wbr><wbr><wbr>在栈中,引用变量的大小为32位,基本类型为1-8个字节。</wbr></wbr></wbr></wbr>
<wbr><wbr><wbr><wbr>但是对象的大小和数组的大小是动态的,这也决定了堆中数据的动态性,因为它是在运行时动态分配内存的,</wbr></wbr></wbr></wbr>
生存期也不必在编译时确定,
Java 的垃圾收集器会自动收走这些不再使用的数据。
<wbr></wbr>
2. 从数据共享的角度:
<wbr><wbr>1).在单个线程类,栈中的数据可共享</wbr></wbr>
<wbr><wbr>例如我们定义:</wbr></wbr>
- int <wbr>a=</wbr> 3 ; <wbr><wbr></wbr></wbr>
- int <wbr>b=</wbr> 3 ;<wbr><wbr></wbr></wbr>
<wbr><wbr></wbr></wbr> 编译器先处理int a = 3;首先它会在栈中创建一个变量为a 的引用,然后查找栈中是否有3 这个值,如果没找到,就将3 存放进来,然后将a 指向3。接着处理int b = 3;在创建完b 的引用变量后,因为在栈中已经有3这个值,便将b 直接指向3。这样,就出现了a 与b 同时均指向3的情况。
<wbr><wbr>而如果我们定义:</wbr></wbr> <wbr></wbr>
- Integer<wbr>a=</wbr> new <wbr>Integer(</wbr> 3 ); //(1) <wbr><wbr></wbr></wbr>
- Integer<wbr>b=</wbr> new <wbr>Integer(</wbr> 3 ); //(2) <wbr><wbr></wbr></wbr>
<wbr><wbr></wbr></wbr>
这个时候执行过程为:在执行(1)时,首先在栈中创建一个变量a,然后在堆内存中实例化一个对象,并且将变量a指向这个实例化的对象。在执行(2)时,过程类似,此时,在堆内存中,会有两个Integer类型的对象。<wbr></wbr>
<wbr></wbr>
<wbr><wbr>2).<span style="word-wrap:normal; word-break:normal; color:rgb(255,0,0)"><strong>在进程的各个线程之间,数据的共享通过堆来实现</strong></span></wbr></wbr>
<wbr><wbr><wbr><wbr></wbr></wbr></wbr></wbr>
例:那么,在多线程开发中,我们的数据共享又是怎么实现的呢?
如图所示,堆中的数据是所有线程栈所共享的,我们可以通过参数传递,将一个堆中的数据传入各个栈的工作内存中,从而实现多个线程间的数据共享
(多个进程间的数据共享则需要通过网络传输了。)<wbr></wbr>
<wbr></wbr>
3.从程序设计的的角度:
从软件设计的角度看,JVM栈代表了处理逻辑,而JVM堆代表了数据。这样分开,使得处理逻辑更为清晰。分而治之的思想。这种隔离、模块化的思想在软件设计的方方面面都有体现。
4.值传递和引用传递的真相
有了以上关于栈和堆的种种了解后,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知道值传递和引用传递的真相:
1.程序运行永远都是在JVM栈中进行的,因而参数传递时,只存在传递基本类型和对象引用的问题。不会直接传对象本身。 但是传引用的错觉是如何造成的呢? 在运行JVM栈中,基本类型和引用的处理是一样的,都是传值,所以,如果是传引用的方法调用,也同时可以理解为“传引用值”的传值调用,即引用的处理跟基本类型是完全一样的。 但是当进入被调用方法时,被传递的这个引用的值,被程序解释(或者查找)到JVM堆中的对象,这个时候才对应到真正的对象。 如果此时进行修改,修改的是引用对应的对象,而不是引用本身,即:修改的是JVM堆中的数据。所以这个修改是可以保持的了。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对象都 是由基本类型组成的。 <wbr></wbr>
可以把一个对象看作为一棵树,对象的属性如果还是对象,则还是一颗树(即非叶子节点),基本类型则为树的叶子节点。程序参数传递时,被传递的值本身都是不能进行修改的,但是,如果这个值是一个非叶子节点(即一个对象引用),则可以修改这个节点下面的所有内容。<wbr></wbr> |
其实,面向对象方式的程序与以前结构化的程序在执行上没有任何区别 。
面向对象的引入,只是 改变了我们 对待问题的思考方式,而更接近于自然方式的思考。
当我们把对象拆开,其实对象的属性就是数据,存放在JVM堆中;而对象的行为(方法),就是运行逻辑,放在JVM栈中。我们在编写对象的时候,其实即编写了数据结构,也编写的处理数据的逻辑。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fdef9001011nz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