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种设计模式(7):中介者模式

系统 2117 0

文章来源: http://blog.csdn.net/zhengzhb/article/details/7430098

定义: 用一个中介者对象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中介者使各对象不需要显示地相互作用,从而使耦合松散,而且可以独立地改变它们之间的交互。

类型: 行为类模式

类图:

23种设计模式(7):中介者模式

中介者模式的结构

中介者模式又称为调停者模式,从类图中看,共分为3部分:

  • 抽象中介者:定义好同事类对象到中介者对象的接口,用于各个同事类之间的通信。一般包括一个或几个抽象的事件方法,并由子类去实现。
  • 中介者实现类:从抽象中介者继承而来,实现抽象中介者中定义的事件方法。从一个同事类接收消息,然后通过消息影响其他同时类。
  • 同事类:如果一个对象会影响其他的对象,同时也会被其他对象影响,那么这两个对象称为同事类。在类图中,同事类只有一个,这其实是现实的省略,在实际应用中,同事类一般由多个组成,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同事类越多,关系越复杂。并且,同事类也可以表现为继承了同一个抽象类的一组实现组成。在中介者模式中,同事类之间必须通过中介者才能进行消息传递。

为什么要使用中介者模式

一般来说,同事类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多个同事类之间互相关联时,他们之间的关系会呈现为复杂的网状结构,这是一种过度耦合的架构,即不利于类的复用,也不稳定。例如在下图中,有六个同事类对象,假如对象1发生变化,那么将会有4个对象受到影响。如果对象2发生变化,那么将会有5个对象受到影响。也就是说,同事类之间直接关联的设计是不好的。

23种设计模式(7):中介者模式 23种设计模式(7):中介者模式

如果引入中介者模式,那么同事类之间的关系将变为星型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到,任何一个类的变动,只会影响的类本身,以及中介者,这样就减小了系统的耦合。一个好的设计,必定不会把所有的对象关系处理逻辑封装在本类中,而是使用一个专门的类来管理那些不属于自己的行为。

23种设计模式(7):中介者模式

我们使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什么是同事类:有两个类A和B,类中各有一个数字,并且要保证类B中的数字永远是类A中数字的100倍。也就是说,当修改类A的数时,将这个数字乘以100赋给类B,而修改类B时,要将数除以100赋给类A。类A类B互相影响,就称为同事类。代码如下:

  1. abstract class AbstractColleague{
  2. protected int number;
  3. public int getNumber(){
  4. return number;
  5. }
  6. public void setNumber( int number){
  7. this .number=number;
  8. }
  9. //抽象方法,修改数字时同时修改关联对象
  10. public abstract void setNumber( int number,AbstractColleaguecoll);
  11. }
  12. class ColleagueA extends AbstractColleague{
  13. public void setNumber( int number,AbstractColleaguecoll){
  14. this .number=number;
  15. coll.setNumber(number* 100 );
  16. }
  17. }
  18. class ColleagueB extends AbstractColleague{
  19. public void setNumber( int number,AbstractColleaguecoll){
  20. this .number=number;
  21. coll.setNumber(number/ 100 );
  22. }
  23. }
  24. public class Client{
  25.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args){
  26. AbstractColleaguecollA= new ColleagueA();
  27. AbstractColleaguecollB= new ColleagueB();
  28. System.out.println( "==========设置A影响B==========" );
  29. collA.setNumber( 1288 ,collB);
  30. System.out.println( "collA的number值:" +collA.getNumber());
  31. System.out.println( "collB的number值:" +collB.getNumber());
  32. System.out.println( "==========设置B影响A==========" );
  33. collB.setNumber( 87635 ,collA);
  34. System.out.println( "collB的number值:" +collB.getNumber());
  35. System.out.println( "collA的number值:" +collA.getNumber());
  36. }
  37. }

上面的代码中,类A类B通过直接的关联发生关系,假如我们要使用中介者模式,类A类B之间则不可以直接关联,他们之间必须要通过一个中介者来达到关联的目的。

  1. abstract class AbstractColleague{
  2. protected int number;
  3. public int getNumber(){
  4. return number;
  5. }
  6. public void setNumber( int number){
  7. this .number=number;
  8. }
  9. //注意这里的参数不再是同事类,而是一个中介者
  10. public abstract void setNumber( int number,AbstractMediatoram);
  11. }
  12. class ColleagueA extends AbstractColleague{
  13. public void setNumber( int number,AbstractMediatoram){
  14. this .number=number;
  15. am.AaffectB();
  16. }
  17. }
  18. class ColleagueB extends AbstractColleague{
  19. @Override
  20. public void setNumber( int number,AbstractMediatoram){
  21. this .number=number;
  22. am.BaffectA();
  23. }
  24. }
  25. abstract class AbstractMediator{
  26. protected AbstractColleagueA;
  27. protected AbstractColleagueB;
  28. public AbstractMediator(AbstractColleaguea,AbstractColleagueb){
  29. A=a;
  30. B=b;
  31. }
  32. public abstract void AaffectB();
  33. public abstract void BaffectA();
  34. }
  35. class Mediator extends AbstractMediator{
  36. public Mediator(AbstractColleaguea,AbstractColleagueb){
  37. super (a,b);
  38. }
  39. //处理A对B的影响
  40. public void AaffectB(){
  41. int number=A.getNumber();
  42. B.setNumber(number* 100 );
  43. }
  44. //处理B对A的影响
  45. public void BaffectA(){
  46. int number=B.getNumber();
  47. A.setNumber(number/ 100 );
  48. }
  49. }
  50. public class Client{
  5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args){
  52. AbstractColleaguecollA= new ColleagueA();
  53. AbstractColleaguecollB= new ColleagueB();
  54. AbstractMediatoram= new Mediator(collA,collB);
  55. System.out.println( "==========通过设置A影响B==========" );
  56. collA.setNumber( 1000 ,am);
  57. System.out.println( "collA的number值为:" +collA.getNumber());
  58. System.out.println( "collB的number值为A的10倍:" +collB.getNumber());
  59. System.out.println( "==========通过设置B影响A==========" );
  60. collB.setNumber( 1000 ,am);
  61. System.out.println( "collB的number值为:" +collB.getNumber());
  62. System.out.println( "collA的number值为B的0.1倍:" +collA.getNumber());
  63. }
  64. }

虽然代码比较长,但是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其实就是把原来处理对象关系的代码重新封装到一个中介类中,通过这个中介类来处理对象间的关系。

中介者模式的优点

  • 适当地使用中介者模式可以避免同事类之间的过度耦合,使得各同事类之间可以相对独立地使用。
  • 使用中介者模式可以将对象间一对多的关联转变为一对一的关联,使对象间的关系易于理解和维护。
  • 使用中介者模式可以将对象的行为和协作进行抽象,能够比较灵活的处理对象间的相互作用。

适用场景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一个类必然会与其他的类发生依赖关系,完全独立的类是没有意义的。一个类同时依赖多个类的情况也相当普遍,既然存在这样的情况,说明,一对多的依赖关系有它的合理性,适当的使用中介者模式可以使原本凌乱的对象关系清晰,但是如果滥用,则可能会带来反的效果。一般来说,只有对于那种同事类之间是网状结构的关系,才会考虑使用中介者模式。可以将网状结构变为星状结构,使同事类之间的关系变的清晰一些。

中介者模式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模式,也是一种比较容易被滥用的模式。对于大多数的情况,同事类之间的关系不会复杂到混乱不堪的网状结构,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将对象间的依赖关系封装的同事类内部就可以的,没有必要非引入中介者模式。滥用中介者模式,只会让事情变的更复杂。

23种设计模式(7):中介者模式


更多文章、技术交流、商务合作、联系博主

微信扫码或搜索:z360901061

微信扫一扫加我为好友

QQ号联系: 360901061

您的支持是博主写作最大的动力,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感觉我的文章对您有帮助,请用微信扫描下面二维码支持博主2元、5元、10元、20元等您想捐的金额吧,狠狠点击下面给点支持吧,站长非常感激您!手机微信长按不能支付解决办法:请将微信支付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切换到微信,然后点击微信右上角扫一扫功能,选择支付二维码完成支付。

【本文对您有帮助就好】

您的支持是博主写作最大的动力,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感觉我的文章对您有帮助,请用微信扫描上面二维码支持博主2元、5元、10元、自定义金额等您想捐的金额吧,站长会非常 感谢您的哦!!!

发表我的评论
最新评论 总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