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要到本月17日才会正式发布,但Intel Core i7系列四核心处理器的NDA保密协议已于今天中午到期,日本PCWatch再次凭借时差优势第一个发布了完整的评测.
有关Core i7系列我们已经相当熟悉了.它们基于Intel的新一代微架构Nehalem,开发代号Bloomfield,首批登场的将有三款型号,具体规格如下:
与沿用了两年多的Core微架构相比,Nehalem的变化是相当大的,对于Core i7系列来说比较关键的方面包括: 原生四核心设计、8MB三级缓存、支持超线程技术、集成内存控制器、支持三通道DDR3内存、引入QPI总线、支持SSE4.2指令集、封装形式改为LGA1366……
相应地,芯片组方面也更新到了代号Tylersburg的X58 Express,其中北桥部分因为已经没有了内存控制器,因此改叫“ IOH ”,成为主板的输入输出中心,南桥则沿用了4系列的I CH10R 。
其中取代FSB的QPI尤为引人关注。它和AMD HyperTransport技术类似,也是一种点对点总线,同样具有非常高的带宽。Core i7 Extreme 965的QPI总线数据传输率为6.4GT/s,也就是说处理器和北桥之间的带宽为单向12.8GB/s、 双向25.6GB/s ;Core i7 940/920的速度降低至4.8GT/s,但即使如此带宽仍有单向9.6GB/s、 双向19.2GB/s 。相比之下,FSB技术在1333MHz下的带宽也不过 10.6GB/s ,只有Core i7 940/920的一半。
超线程技术则是继在Pentium 4时代大出风头后重出江湖,让Core i7系列摇身成为“逻辑八核心”,其实该技术的原理和仍然和当初差不多,没什么变化,实际测试表明对理论测试和多线程程序很有好处,但3D游戏因为对多核心优化不到位而得不到什么提升。
另外因为集成内存控制器等缘故,Core i7的封装接口改成了LGA1366,比LGA775复杂了很多,而第一个后果就是散热器必须重新设计,而且因为Core i7系列热设计功耗均高达130W,原装风扇也比以前增大了不少。
最后在电源管理方面,Core i7系列加入了新的“C6”状态,能在微架构层次上实现节能,在系统负载非常轻的时候处理器会自动关闭电源门(Power Gate),消除漏电现象。
Intel原厂X58主板型号“DX58SO”,代号Smackover,由富士康代工制造,设计和用料方面只能说中规中矩,对于追求更高性能和喜欢超频的发烧友来说并不太合适,和奢华的华硕玩家国度系列自然是无法相比的。
其实Nehalem架构本身就有一个弹性超频加速模式“Turbo Mode”,可以自动降低轻负载核心的频率甚至将其关闭,而对于重负载的核心则提高其频率(当然幅度不会太大),如果系统负载非常高,还会同时对四个核心进行超频。
不过该技术只能在至尊版型号上实现完整的功能,也就是最好配合Core i7 Extreme 965,这时候主板BIOS里就会出现全部的相关选项,比如在Intel DX58SO上就是“Intel Dynamic Speed Technology”,还可以设定电压、功耗和倍频的最高极限,而如果换上Core i7 940/920的标准版型号,选项就非常少了,基本只能控制开关,无法调节具体的加速幅度。
啰嗦了半天,接下来进入性能测试阶段。测试平台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三款Core i7搭配Intel DX58SO,以及3×1GB DDR3-1066 7-7-7-20/1T,其二是Core 2 Extreme QX9770/QX9650配合华硕X48 P5E3 Premium,以及4×1GB DDR3-1066 7-7-7-20/2T。后者可以说是Core架构上的最强平台,也是现阶段的性能巅峰。
其他部件保持一致,包括Intel X25-M 80GB固态硬盘、GeForce GTX 280显卡、GeForce R178.24驱动、Windows Vista Ultimate SP1操作系统,另外处理器散热器使用利民Ultra-120 eXtreme RT。
以下便是测试成绩汇总,注意测试过程中分别开启和关闭三款Core i7的Turbe Mode加速模式,各进行两次考察。由于测试图表一目了然,我们就不再废话了。
附其他媒体测试:
@ TweakTown
@ Guru3D
@ Techgage
@ Legion Hardware
@ Benchmark Reviews
@ HotHardware
@ PC Perspective
@ TechSpot
@ Neoseeker
@ t-break
@ OCAU
@ hardCOREware
@ Extreme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