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6 日 . 北京软考之旅结束 . 一方面意味着我的一个学习阶段的结束 , 另一方面是新的开始与挑战 .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软件设计师考试 . 通过两次考试的对比可以明显的发现产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改变和进步 .
1 考试的心态
第一个改变应该是对软考的心态与看法 . 以前的自己认为软考是为了通过考试 , 虽然米老师也多次的强调 , 在软考的过程中我们重在准备考试的过程 , 重在学习 , 重在补充自己的理论方面知识 . 但是当时在两个所谓的 " 大考 "( 研究生考试和软件设计师 ) 的压力下没有怎么转过来 .
然而第二次 , 这次自己转变过来了 , 心态上的改变让自己的复习策略和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 . 不仅仅是为了做题而做题 , 不仅仅是为了考试通过而去吃一个个的知识点 . 而是学会织网 , 学会从宏观的角度将这些零碎的知识点拼接起来 . 这种转变是在自己有过一次的基础之上 .
2 考试的目的
心态的改变让自己重新的认识了这次考试的意义 . 当过了十几年的学生 , 面对考试无疑是想获得更高的分数 . 考试所带来的分数排名的意义已经远远的大于了为了准备考试的过程中的学习与收获 . 以前的目的简单而又单纯 , 就是分数 , 或者通过 . 而这次考试的目的是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夯实自己的计算机相关的理论知识 , 对整个软件设计师需要了解的体系架构有个宏观的了解 , 并且针对每个知识点能够知道这个知识点在整个架构的哪个位置和哪些知识点有联系 .
3 更有计划的复习
目标的不一样接下来变得是自己具体的复习方式 . 从四月十九日到五月二十六日 . 自己根据先整体后细节的复习策略制定了整个的复习计划 .
第一阶段 : 以自己的笔记为主 . 在第一次复习软考的时候 , 是按照希赛视频的知识点进行的 , 当时更多的是一头一头的雾水 , 能够做的就是把笔记做好 . 通过思维导图做笔记能够很好的把整个思路给展现出来 , 第二次复习的时候自己的笔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 一方面省去了自己再重新看视频的大量时间 , 另一方面自己能够很快的从整体上有个了解 , 知道自己弱点和不足在哪里 , 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下一阶段的复习 .
第二阶段 : 这一阶段是一个挑战 . 我采取的复习方式是听取米老师的建议 , 把相关的书籍找到 . 遇到不懂的不会的要从相关的教材和书中去找 , 而不是从考试资料 , 试题解释中去找 , 原因也很简单 , 那些考试参考资料的知识点彼此都很独立 , 相关的联系性很大 , 像一个个的孤岛 , 如果想深入理解的话比较困难 ., 但如果从一个系统的角度看的话 , 好多疑问都可以水到渠成的解决掉 .
在具体看书的时候也遇到很多的困难 . 比如计算机组成原理 , 刚开始看还可以接受一些 , 但是再往后看是真有些吃不消 , 各种公式 , 各种线路图 , 表示鸭梨很大 . 于是我想一个折中的办法 . 从网上找现成的相关 ppt 课件 , 因为 ppt 的内容相对于教材而言可理解性更强另一方面能够帮自己建立比较系统的框架 . 能够让自己补充并定位相关知识点在网中的位置 .
在这一阶段同时也进行着提高班对相关知识点的讲解 , 和自己的学习相互补充效果比较不错 .
同时在一起讨论的氛围也特别的好 . 通过讲解和讨论不断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
第三阶段 : 做真题 , 错题整理 , 这一阶段主要是在 上学吧 做题 . 由于是现成的考试系统 , 所以对于时间 , 成绩 , 错题 , 重点题都有着很好的管理 , 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测试平台 . 做完题之后要对错题进行集中处理 . 这样就需要去参考考试相关的教材以及自己的笔记 , 对这一类的错题分析透彻 , 并将其相关的知识点也顺带的回顾一下 .
第四阶段 : 回顾错题 , 进京赶考 .
和第一次准备考试阶段相比 , 这次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
经过这两次软件设计师考试 , 自己的感触也颇深 , 从当初想象软考是一件很难通过的考试 , 到现在的坦然的面对 . 经历之后会发现 , 好些事情就是那么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