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字节码解读:
      
      HelloWorld.java
      
      
        
          public class HelloWorld{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Hello, Jack!");
}
}
      
        
          编译完之后的字节码文件:
          
          
          
             
          
          
           
          
        
      
      
      
      main函数的字节码指令如下:
      
      0 getstatic #2 <java/lang/System.out>
    
3 ldc #3 <Hello, Jack!>
5 invokevirtual #4 <java/io/PrintStream.println>
8 return
      指令:
      
        0 getstatic #2 <java/lang/System.out>
        
      
      
        开始的整数是方法中的指令的偏移值,因此第一个指令以0开始。紧随偏移量是指令的助记符(mnemonic)。在这个范例中,'getstatic' 指令将一个静态成员压入一个称为操作数堆栈的数据结构,后续的指令可以引用这个数据结构中的成员。getstatic 指令后是要压入的成员。在这个例子中,要压入的成员是"#2 <
      
      
        
           
        
         java/lang/System.out 
      
      
        >" 。如果你直接检查字节码,你会看到成员信息没有直接嵌入指令而是像所有由java类使用的常量那样存储在一个共享池中。将成员信息存储在一个常量池中可以减小字节码指令的大小,因为指令只需要存储常量池中的一个索引而不是整个常量。在这个例子中,成员信息位于常量池中的#2处。常量池中的项目的顺序是和编译器相关的,因此在你的环境中看到的可能不是'#2' 。 
      
      
      
      
        分析完第一个指令后很容易猜到其它指令的意思。'ldc' (load constant) 指令将常量"Hello, Jack!"压入操作数栈。'invokevirtual'指令调用println方法,它从操作数栈弹出它的两个参数。不要忘记一个像println这样的实例方法有两个参数:上面的字符串,加上隐含的'this'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