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21世纪的组织,最有价值的资产是组织内的知识工作者和他们的生产力。"
在信息时代里,知识已成为最主要的财富来源,而知识工作者就是最有生命力的资产,组织和个人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对知识进行管理。知识管理将使组织和个人具有更强的竞争实力,并做出更好地决策。在2000年的里斯本欧洲理事会上,知识管理更是被上升到战略的层次:"欧洲将用更好的工作和社会凝聚力推动经济发展,在2010年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和最具活力的知识经济实体。"
对于组织和个人,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KM)都已经成为伟大机遇和挑战。
知识是用于生产的信息(有意义的信息)。
--1998年,世界银行《1998年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促进发展》
知识具有以下 四个特性 ,也正是由于这些特性使知识难于被管理:
- 惊人的可有多次利用率和不断上升的回报。
- 散乱、遗漏和更新需要。
- 不确定的价值。
- 不确定的利益分成。
Source: Jonathan D. Day, James C.Wendler
-
隐性知识 (Tacit Knowledge)
是高度个性化而且难于格式化的知识,主观的理解、直觉和预感都属于这一类。 -
显性知识 (Explicit Knowledge)
是能用文字和数字表达出来,容易以硬数据的形式交流和共享,比如编辑整理的程序或者普遍原则。
企业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类知识:
- 业务知识:由ERP等业务系统所生成和管理。
- 员工知识:员工个人技能、知识潜力、工作经验、工作记录。
- 流程知识:将知识嵌入业务流程之中,在关键环节能有专家知识支持。
- 组织记忆:记录现有经验以备将来之用。包括知识库、案例库、最佳实践库和历史档案等。
- 客户知识:通过客户关系发展深层知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此赢得更多客户。
- 产品和服务知识:产品中要有知识含量,围绕产品提供知识密集服务。
- 关系知识:提高跨领域的知识流动,比如利用与供应商、客户以及雇员的关系等。
- 知识资产:智慧型资本/专利和无形知识产权,控制其发展和利用。
- 外部情报:从Internet、外部专家等渠道从企业外部收集到的知识和情报。
- APCQ(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知识管理应该是组织一种有意识采取的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之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
- 斯威比(Karl E. Sveiby)从认识论的角度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知识管理是利用组织的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艺术。
斯威比(Karl E. Sveiby)博士,于1986年用瑞典文出版了《知识型企业》,使他成为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瑞典运动”的思想源泉。1987年,他和英国知识管理专家汤姆·劳埃德合著出版了《知识型企业的管理》一书,提出一整套知识型企业管理理论和实用方法,成为知识型企业管理的开山之作。1990年,斯威比出版了《知识管理》一书,是世界上第一部以“知识管理”为题的著作。
- 知识成为最主要的财富来源
- 形成竞争优势需要知识管理
-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知识管理
- 优化企业经营需要知识管理
- 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战略必须支持经营战略,并且超越经营战略。--CKO Summit 2000
知识管理的战略模式:
- 把知识管理作为组织经营战略
- 知识转移和最优实践活动
- 以客户为重点的知识战略
- 建立组织成员对知识的责任感
- 无形资产管理战略
- 技术创新和知识创造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