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归纳整理了Python中列表、字典、元组、集合数据结构。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分析如下:列表:复制代码代码如下:shoplist=['apple','mango','carrot','banana']字典:复制代码代码如下:di={'a':123,'b':'something'}集合:复制代码代码如下:jihe={'apple','pear','apple'}元组:复制代码代码如下:t=123,456,'hello'1.列表空列表:a=[]函数
系统 2019-09-27 17:54:17 1805
最近在OpenCV-Python接口中使用cv2.findContours()函数来查找检测物体的轮廓。根据网上的教程,PythonOpenCV的轮廓提取函数会返回两个值,第一个为轮廓的点集,第二个是各层轮廓的索引。但是实际调用时我的程序报错了,错误内容如下:toomanyvaluestounpack(expected2)其实是接受返回值不符,如果你仅仅使用一个变量a去接受返回值,调用len(a),你会发现长度为3,也就是说这个函数实际上返回了三个值第一个
系统 2019-09-27 17:54:01 1805
OCR与Tesseract介绍将图片翻译成文字一般被称为光学文字识别(OpticalCharacterRecognition,OCR)。可以实现OCR的底层库并不多,目前很多库都是使用共同的几个底层OCR库,或者是在上面进行定制。Tesseract是一个OCR库,目前由Google赞助(Google也是一家以OCR和机器学习技术闻名于世的公司)。Tesseract是目前公认最优秀、最精确的开源OCR系统。除了极高的精确度,Tesseract也具有很高的灵活
系统 2019-09-27 17:53:50 1805
源代码:defmain(w_face,w_body):return("我的身材:"+face(w_face)+body(w_body))#main('青青','子衿')print(main('青青','子衿'))defface(name):return(name+'脸蛋')defbody(name):return(name+'身材')报错:line2,inmainreturn("我的身材:"+face(w_face)+body(w_body))NameEr
系统 2019-09-27 17:53:43 1805
OpenAIgym是强化学习最为流行的实验环境。某种程度上,其接口已经成为了标准。一方面,很多算法实现都是基于gym开发;另一方面,新的场景也会封装成gym接口。经过这样一层抽象,算法与实验环境充分解耦隔离,可以方便地自由组合。但gym是python的接口,如果想用C++实现强化学习算法,则无法直接与gym相接。一种方案是跨进程:一个进程运行python环境,另一个进程运行强化学习算法,与环境交互数据经过序列化和反序列化通过IPC进行通信。另一种是单进程方
系统 2019-09-27 17:53:18 1805
一引子从封装本身的意思去理解,封装就好像是拿来一个麻袋,把青菜,土豆,花菜,还有苹果一起装进麻袋,然后把麻袋封上口子。照这种逻辑看,封装=‘隐藏’,这种理解是相当片面的。在面向对象中这个麻袋就是你的类或者对象,类或者对象这俩麻袋内部装了数据属性和函数属性,那么对于类和对象来说"封"的概念从何而来,其实封的概念代表隐藏。在学完了面向对象的类和对象相关的知识后,大家都知道了如何把属性装进类或者对象中,那么如何完成封的效果呢?第一个层面的封装:类就是麻袋,这本身
系统 2019-09-27 17:52:56 1805
今天接着跟大家总结Python爬虫面试中常见的高频面试题。有需要的伙伴用心看啦!1.Request中包含什么呢?1、请求方式:主要有GET和POST两种方式,POST请求的参数不会包含在url里面2、请求URLURL:统一资源定位符,如一个网页文档、一张图片、一个视频等都可以用URL来唯一确定3、请求头信息,包含了User-Agent(浏览器请求头)、Host、Cookies信息4、请求体,GET请求时,一般不会有,POST请求时,请求体一般包含form-
系统 2019-09-27 17:52:44 1805
建造者模式,也是一种创建新对象的设计方法,和C++中的虚函数很类似,但是用到了python自身的虚基类ABCMeta。1.应用场景:某个类中的函数较多,且实现比较复杂,很多时候需要继承的子类重载或者重新定义逻辑;2.背景基础:由于用到python中虚函数,需要了解abc模块中的ABCMeta和python中类创建对象时的__metaclass__属性含义。一般地,在某个类中如果定义__metaclass__=something时,简单地说是,创建对象时,会
系统 2019-09-27 17:52:24 1805
译注:这是一篇在Stackoverflow上很热的帖子。提问者自称已经掌握了有关PythonOOP编程中的各种概念,但始终觉得元类(metaclass)难以理解。他知道这肯定和自省有关,但仍然觉得不太明白,希望大家可以给出一些实际的例子和代码片段以帮助理解,以及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元编程。于是e-satis同学给出了神一般的回复,该回复获得了985点的赞同点数,更有人评论说这段回复应该加入到Python的官方文档中去。而e-satis同学本人在StackO
系统 2019-09-27 17:52:16 1805
整个排序算法分两部分来总结,这篇总结第一部分一些相对简单和常用的排序算法,包括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和希尔排序。冒泡排序冒泡排序应该是大家接触的最早的排序方法了,理解起来也十分简单。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错误就把它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算法描述比较相邻的
系统 2019-09-27 17:52:14 1805